山东滨州:创新“一团一场” 点亮“黑灯剧场”财经 - 山东青年网

山东滨州:创新“一团一场” 点亮“黑灯剧场”
2020-03-05 10:48:30   来源:    
评论:0

原标题:山东滨州:创新一团一场 点亮黑灯剧场一方面,滨州市直国有转制文艺院团在体制机制、创作生产场地条件、文化消费市场参与程度等方

原标题:山东滨州:创新“一团一场” 点亮“黑灯剧场”

一方面,滨州市直国有转制文艺院团在体制机制、创作生产场地条件、文化消费市场参与程度等方面遭遇的困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市直国有演出剧场也面临设备设施老化、使用效率低下、演艺市场竞争能力弱化等问题。为解决好这些难点堵点,山东省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自2018年起,以政府购买演出场所演出时段的形式,拿出专项资金购买滨州影剧院演出场地提供给市直三家转制文艺院团免费使用,引导和支持市直国有文化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解决了国有转制文艺院团“一团一场”难题,提高了政府扶持效能。

从“一团一场”破题

滨州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滨州市京剧团、滨州市吕剧团、滨州市歌舞团)共3家,均于2012年转制为演艺公司,成为国有文化企业。其中,滨州市京剧团始建于1947年,原为渤海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滨州市吕剧团1951年建团,是山东省建立的第一个地市级吕剧专业团体。滨州市歌舞团则是一家伴随着滨州建市而成立的年轻院团。改制以来,三家院团为繁荣发展全市文艺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年均开展送戏下乡演出450场,创作演出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展示滨州历史文化特色、体现滨州人民精神风貌的文艺精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表彰。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三家国有转制文艺院团创作生产场地条件较差,一直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院团剧目的演出推广需自行联系协调剧场并支付费用,使得剧目排演和市场推广未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制约了院团的可持续发展和本地文化市场的培育。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文化企业、转制文艺院团特别是戏曲院团发展,其中就改善创作生产场地条件有明确的政策指引。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研究各级文件精神,统筹市直三家转企改制院团的发展需求和滨州影剧院作为滨州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隶属于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唯一一家市直国有剧场这一实际,出台了《滨州市政府购买剧场给剧团免费使用管理办法》(滨文发〔2018〕41号),设立90万元专项资金购买滨州影剧院90天演出场地给市直三家转制院团免费使用,主要用于市直转企改制院团每年舞台艺术剧目创排演出、文化惠民演出、主题专场展演、邀请外埠演出团体举办的联合演出等。

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滨州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签订《滨州市政府购买剧场给剧团免费使用协议》,明确剧场适用范围、标准和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从而使转制院团打造、提升、展示剧目有了固定场所,有效缓解了市直三家转制文艺院团的演出资金压力,创新解决了“一团一场”难题,实现了政策“破题”。

以滨州市京剧演艺有限公司打造的大型新编古装京剧《游百川》为例,该剧创排期间通过享受政府购买剧场给剧团免费使用政策,得以在滨州影剧院精细打磨半个月,并于影剧院成功首演,既为剧团节省了大量演出生产成本,也有力保障了剧目的艺术水准和演出质量。该剧相继获评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第十三届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实现了滨州舞台艺术创作的历史性突破。

激发演出团体活力

文化艺术产品具有投资成本高、运作周期长、市场风险大等特点,没有科学的市场调研,很难打造出适销对路、直面市场的艺术产品。由于滨州市直国有文艺院团转制后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并没有主动调到市场的“频道”,所谓商演只是送戏下乡演出的另外一种形式,剧目固化,形式单一。加之创作成本和演出成本已经高到和剧团经营所获市场回报极不相称的地步,院团投入产出比明显失调。

2013年至2018年,滨州市京剧演艺有限公司商业演出收入分别为107万元、46万元、12万元、10万元、20万元、34万元,总体呈下降趋势。滨州市吕剧演艺公司2013年至2015年来自商业演出的收入分别为32万元、58万元、6万元,2016年没有商业演出,2017-2018年的商演收入仅分别为6.7万元、9.4万元。

滨州市“政府购买剧场给剧团免费使用”的政策创新,实际上是引导市直转制文艺院团和国有剧场将“目光”转向市场和观众。市直转制文艺院团开始从提升艺术水准、培养观众群体的角度重新梳理“看家”精品剧目,国有剧场则增强了市场宣传推广意识和票务经营观念,通过加大与院团的合作力度和软硬件改善提升来提高上演剧目关注度和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形成了滨州送戏进乡村、进校园、进景区、进剧场的全方位、多层次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新格局,同时激发了本地文化消费市场活力,培养了剧场观众群体,满足了城市群众对文艺演出的需求。

依托“政府购买剧场给剧团免费使用”政策,2018年起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滨州影剧院同步启动了“周末戏相逢”活动。每年7月至9月的周末,以市直转制文艺院团为主力,以10元至30元的惠民票价为市民提供高水准文艺演出,现已成为滨州文化惠民优质活动品牌。两届“周末戏相逢”活动累计开展惠民演出40场,受益群众达2.6万余人次,演出剧目丰富,艺术形式齐全,包括京剧、吕剧、渔鼓戏、东路梆子、扽腔、儿童剧、歌舞综艺等等,极大丰富了城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戏迷朋友及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滨州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李二嫂改嫁》《泪洒相思地》《逼婚记》等一批吕剧经典剧目、滨州市歌舞演艺有限公司首部儿童剧《九色鹿》均通过“周末戏相逢”活动在影剧院成功演出,其中部分剧目还由此进入了保利院线开展巡演,推动市直三家演艺有限公司的精品剧目通过院线平台开展市场化演出,开始了“院团+院线”的市场发展新模式探索。

点亮“黑灯剧场”

近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中小城市普遍存在演艺剧场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滨州市影剧院作为一家市直国有剧场,已投入使用30多年,加之滨州保利大剧院建成使用对其冲击影响,滨州影剧院面临设施设备老旧、使用率及上座率偏低等问题。2018年实施政府购买滨州影剧院演出场地为市直三家转制文艺院团免费使用的管理办法后,大大提高了滨州影剧院的使用效率,缓解了国有老旧剧场闲置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剧场的收入。

据统计,2017年滨州影剧院的使用效率仅为14%,新办法实施以来,使用率增加为38%。而在院团排练、展演等使用过程中,剧院的演出设备也得到更新完善,更加符合现代文艺演出条件要求,使老剧院展现出新活力。2019年,山东省启动实施了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滨州影剧院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市直国有剧场列入试点名单。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借势而进,积极争取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山东演艺集团支持,推动政府购买剧场演出时段的政策驶入“快车道”,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活国有转制文艺院团和国有演出场馆的内生动力。

山东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即剧场联合采购、院团联合创作、院线联合巡演、省市县联合购买。从省级层面集中采购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精品演出,组建储备剧目库,整合全省剧场资源进行巡演。滨州的4个入选剧场每家每年承担25场演出任务,剧目采购补助资金为每年15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30万元,市级承担30万元,县(市、区)级承担90万元。通过整合资源、加强管理的新机制,剧场依托山东剧场院线,试点剧场内巡演的所有剧目,单场演出最高票价不超过30元,平均票价20元。

这样,实施政府购买滨州影剧院演出场地为市直三家转制文艺院团免费使用政策、“周末戏相逢”品牌活动与“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三管齐下,多向显效,在灵活落实“一团一场”的基础上,也创新解决了“黑灯剧场”问题,激发了国有老旧剧场的演艺运营活力。从滨州影剧院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情况看,售票率和上座率均达85%以上,市场反映热烈,有效解决了国有老旧剧场缺乏高水平剧目、利用率及上座率偏低的问题,为构建剧场常态化演出、市场化运营、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更多热门资讯请扫码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刊发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